Your browser is out of date. It may not display all features of this websites. Learn how to update your browser.

OK
立即配置您的視覺系統 Webshop

哪種 CMOS 感光元件最適用於我的應用?

在影像處理中,CMOS 感光元件已經大量取代 CCD 感光元件。近年來更為現代化的技術發展十分快速,而身為主要 CMOS 感光元件製造商之一的 Sony,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IMX 系列機型是最常用於工業相機的感光元件。系列機型是最常用於工業相機的感光元件本文解釋 Sony Pregius、STARVIS 和 Pregius S 各種不同 IMX 機型系列彼此的差異。

不過幾年之前,CCD 技術在工業影像處理相機中的佔比是最大的。當時 CMOS 感光元件看來很有前途,但還未成熟,即使是專家也未能預見對已經站穩腳步的 CCD 感光元件,CMOS 會立即帶來強烈的競爭。

轉變發生在 Sony 這家最重要的國際感光元件製造商,宣佈自 2015 年起不再生產 CCD 後,就預示了 CCD 時代在工業影像處理和許多其他領域的結束。約在兩年前,該公司推出名為 IMX 的第一代全新 CMOS 感光元件系列 (目前已到第四代),其寬廣的動態範圍立刻技驚四座。這些仍可供貨的感光元件,帶來更短的曝光時間,提供影像處理所需的觸發與讀出選項,其出眾的影像品質超越相同價格區間的感光元件競品。

IMX 感光元件具備高影像品質的一個原因,在於 Sony 稱為 Exmor 的特殊技術;當讀取畫素時,由感光元件記錄的類比訊號會經過降噪後,直接轉換成數位訊號。這種做法讓 IMX 感光元件和其他製造商的產品產生差異化,不只改善雜訊品質,同時也提高取像速度。

感光元件另一個重要功能是快門,其功能對應到傳統相機中的光圈;該功能在感光元件的電子電路中實作出來。在工業影像處理中,有兩個不同的概念:
在滾動快門感光元件中,畫素是一行接一行進行曝光。在有物體移動中的應用,這種方式會導致感光元件的線條延時曝光,且依檢測條件的不同,可能造成擷取影像出現不應出現的失真。

全域快門感光元件的運作方式則不同:所有畫素在同一時間進行曝光,因此確保在交通應用中,移動檢測物品或車輛的擷取影像不會發生失真。

此外,Sony 的開發者在其第一代 IMX 中整合了多種功能,對工業影像處理應用帶來非常大的優勢。這些功能包括定義較小關注區域 (ROI) 的能力。這種感光元件讀取區域的限制,可以提高影像擷取速度,也能降低影像資料傳輸的大小。當只有被檢測物體的部分區域需要檢視時,就可利用這個功能。

IMX174 和 IMX249 是第一代 IMS 感光元件的名稱,也稱為 Pregius。這類全域快門感光元件的方型畫素,邊長為 5.68 µm,解析度為 1920 x 1200 畫素,差別在於速度:IMX249 的取像速度可達 41 fps (每秒畫面張數),而高速版 IMX174 的取像速度則高達 166 fps。

對於只需 230 萬畫素就足堪工作使用的應用來說,採用 IMX174 與 IMX249 感光元件的相機,由於其高飽和度、高訊噪比與令人驚艷的動態範圍,在今天依然是完美的選擇。

第二代 IMX 感光元件帶來可用解析度的顯著提升。
第二代 IMX 感光元件帶來可用解析度的顯著提升。

第二代 IMX 的畫素變小

Sony 將第二代 IMX 感光元件的畫素大小縮小為 3.45 µm x 3.45 µm,於 2016 年底推出解析度達 300 萬畫素的 IMX252、IMX265;500 萬畫素的 IMX250、IMX264;900 萬畫素的 IMX255、IMX267;1200 萬畫素的 IMX253、IMX304。這些感光元件同時帶給用戶全域快門的優點,同時使用了 Exmor 技術以達出眾的影像品質。在速度方面,標準第二代機型 (IMX265, IMX264, IMX267 and IMX304) 在 23 到 56 fps 之間,而高速版可達 68 到 216 fps。

和第一代 IMX 感光元件相比,第二代在飽和度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明顯比前一代的數值要低,但仍在其他廠商生產的 CMOS 感光元件範圍內。但 Sony 能將類似感光元件格式的解析度幾乎提高三倍,從而彌補該缺點。

STARVIS 感光元件採用背照式技術

Sony 在 STARVIS 系列中提供一種強大的感光元件技術,這項技術在一開始時只存有一些不同的色彩差異,且主要用在交通監控上。在推出黑白 STARVIS 機型後,這類感光元件在工廠自動化應用中愈來愈受歡迎。Sony 這一系列的感光元件是和 Pregius 系列同時開發的,一開始時只提供滾動快門,但之後也提供全域快門。STARVIS 感光元件也標有 IMX 這個縮寫,其方型畫素邊長在 1.85 µm 到 3.76 µm 之間。

STARVIS 和 Pregius 第一代與第二代之間最重要的差別,就是 STARVIS 具備滾動快門與背照式技術。這種感光元件的設計又稱為 BSI,是 Sony 的成熟作品,優雅地解決了一個問題:STARVIS 感光元件的畫素非常小,邊長僅有 1.85 µm。 畫素尺寸這麼小,造成感光元件上可用來受光的區域,和必須的電子元件如放大器或 A/D 轉換器的比例是不利的。如果非感光部分的比例增加,感光元件的光電效率就會變差。

Sony 把放大器與評估電路放到感光元件的背側,而不是按照傳統放在前側 (這種設計稱為前照式感光元件 FSI),因而避免了這個問題。感光元件前側只有用來感光的部分。這種方法讓整個畫素區域都可以用來進行光電反應,同時減少了來自電子元件的反射光。此外,BSI 感光元件的感光面比傳統 FSI 設計要高,也改善成像效能。

前照式 (FSI) 感光元件與背照式 (BSI) 的比較

在FSI晶元(左圖)中,線路位於光敏圖元區域上方。光線到達光電二極管之前必須通過某種類似「隧道」的結構,並且部分光線會受到電子元件的反射。在BSI技術(右圖)中,則可實現在光電二極管下方佈線。
在左側的 FSI 感光元件,其布線位於感光畫素區域之上。光線必須通過某種「隧道」才能觸及光電二極體,且有一部分會被電子元件所反射。右側的 BSI 技術,布線置於光電二極體的下方。

比較由 EMVA 1288 標準定義的絕對感光度閾值,亦即平均要有多少光線 (光子) 才能讓感光元件產生足以和雜訊有別的訊號,就可以看出這樣做的效果。第一代 Pregius 感光元件的數值為 10,而第二代 Pregius 機型達到 3;STARVIS 感光元件則達到 4。

Pregius S 是最新推出的第四代

2020 年,Sony 推出目前最先進的感光元件世代,稱為 pregius S,具備 2.74 µm x 2.74 µm 的畫素尺寸,解析度在 510 萬到 2450 萬畫素之間。標準型號 IMX540、IMX541、IMX542、IMX545、IMX546 和 IMX547 的取像速度在 35 到 122 fps 或每秒最高 870 MP,而高速型號 IMX530、 IMX531、IMX532、IMX535、IMX536 和 IMX537,其取像速度達到了令人驚歎的 106 到 259 fps 或每秒最高 2600 MP,因此能夠用來檢測移動非常快速的物品。

Pregius S 感光元件結合了為 STARVIS 系列開發的 BSI 技術優點,以及前兩代 Pregius 系列的全域快門,並繼續活用 Exmor 降噪的優勢。

‌觀看影片

應用決定了

哪種 CMOS 感光元件最適合的應用,由現有的工作來決定。在此,決定條件之一,是所使用的相機與其感光元件的觸發速度:如果要拍攝快速移動物體的影像,觸發就必須盡可能快速而精確。在此,Pregius 感光元件的數字比 STARVIS 系列感光元件更為優秀:Pregius 感光元件觸發和讀出影像之間的時間只有約 20 µs ,而 STARVIS 感光元件則是 450 µs 或以上。因此,如果精確執行觸發器對於影像品質非常重要的話,配備 Pregius 感光元件的相機,就是這類應用的最佳選擇。來自產業的案例,包括檢測移動非常快速的物體(如瓶子或印刷電路板),以及運動中的動作分析。3D應用或使用多相機系統的應用,也能受惠於 Pregius 相機的高觸發速度和精確性。

用戶經常尋找具備和 CCD 技術相當特性的 CMOS 相機適用替代方案。由於經濟因素,選擇具備 CMOS 感光元件的相機是十分合理的,因為僅需對即有光源與光學設定進行最小程度的調整。Pregius 感光元件格式較 STARVIS 系列更加類似早期的 CCD 相機,更加適用於這類需求為廿其重點的應用。例如,5 MPIMX264 和 IMX250 這兩種 Pregius 系列感光元件的功能,能夠完美取代廣泛使用的 ICX625 CCD 感光元件。配備 ICX824 CCD 感光元件的相機,可以毫不費力地以具備 8.9 MP 的 Pregius 版本機種如IMX267 和 IMX255 來替換,無需進行系統光學設定的大幅調整。

另一方面,, STARVIS 感光元件和 Pregius 系列相比,具有明顯的成本優勢。如果目標是要進行檢測,而不需要錄下動態影像,STARVIS 相機的滾動快門幾乎不會造成影響。由於其畫素尺寸很小,這類感光元件的尺寸較小,但解析度很高;不過在選擇光學配件時一定要考慮這一點。

趨勢

近年來的感光元件發展趨勢,顯示出新機種會有更多不同的功能。以第二代 Pregius 為例,Sony 推出多種曝光觸發器,單一觸發器可以多次觸發以擷取多張影像,因此單一物體可以用不同亮度來拍攝。因此,可以選用拍得最好的影像來進行後續的影像評估。第三代與第四代都提供此功能。

第三代還有兩項創新,在其高速感光元件中推出所謂的自我觸發器和雙重觸發器。透過自我觸發器,可定義兩個不同的影像區域 (關注區域, ROI),當在另一個影像區域中偵測到變化時,可以立即在兩個區域其中一個來拍攝影像。另一方面,雙重觸發器功能可以定義兩組不同的曝光時間與增益,且可相互獨立控制。所有第四代感光元件都有自我觸發器與雙重觸發器功能。

這些範例顯示前一代感光元件的功能,經常會延續到下一代,提供用戶更多的選擇。

另一個重要趨勢是感光元件的發展,正在朝向具備更高解析度的更小感光元件。由於先進的製造過程,因此能做出更小的畫素尺寸。感光元件小型化,使得相機的尺寸也能進一步縮小。此外,因為解析度的提升,在某些案例中也可以減少相機的使用數量。結果也讓成本最佳化的相機系統變得可以使用。使用 Pregius 感光元件,往往必須搭配成本較高的 1" 鏡頭;但如果使用感光元件較小的 Pregius S,即可使用沒那麼貴但 威力同樣強大的鏡頭來作為替代。這使得採用 Pregius S 感光元件的相機變得非常受歡迎。

結論

身為全球最重要的感光元件製造商,Sony 不斷致力於 CMOS 技術的開發,因而終結了 CCD 感光元件與其相機的時代。Pregius、STARVIS 和 Pregius S 等四代 IMX 的技術特色,讓各種應用領域的開發者與用戶,像是工業影像處理,擁有廣泛的解析度、速度和功能選擇。在持續不斷的進一步開發之下,下一世代的感光元件必定可以提供更廣泛的技術能力。

進一步了解搭載 Sony IMX 感光元件的 Basler 相機。

Back to Webshop